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

緣起

我們是一群在台灣母乳協會相遇的媽寶,自從阿瑩一家搬來台北,阿瑩就積極地在自家客廳籌組讀書會,有念繪本給孩子聽的[天天小大]讀書會,當然還要有大人們的成長讀書會!以下是當初我在台乳協ㄋㄟㄋㄟ共和國的貼文:

搬來台北以後,就更多機會可以認識ㄋㄟ國的媽媽們了,但是我參加過的聚會,還沒有一個以人本理念為主體開辦的。安排兩個女兒跟自己的生活,刻不容緩。希望能邀集到認同人本理念的媽媽,一起帶孩子。除了出遊,更希望的是教育理念相近,孩子能夠快樂長大。請有興趣的媽媽提出想法喔。

我這邊可以整理一個書單是,與人本理念相符合的繪本喔。

以下轉貼我在〔綠主張〕月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部份,以說明我的想法。(這是我的原稿,有一小段沒有刊在綠主張。)

除了推廣親子共讀,其實我更想要的是,一起帶孩子的伴,我們家的孩子不上幼稚園,這跟小學生沒有上安親班,在現在來說,是同樣地少,而成長的伴,不是年齡相近就可以的,爸媽的教育理念其實影響孩子間的互動也很大,所以,在親子共讀時,常常要提醒,我們只是孩子的眼睛,將好的文學介紹給孩子,剩下的給孩子自己去發酵,去開展,將閱讀的主體還給孩子,不剝奪孩子與作者直接互動的機會,不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,不再連說故事都想著要機會教育,甚而能從繪本當中,時時反省自己.能夠做到這些的爸媽,我們也才能期待,她們跟孩子的互動有些不同於一般社會的方式,而這樣,我們的孩子才會有不一樣的未來.
  曾經,我和中壢同行小大讀書會成員,一起進行了人本教育基金會出版的〔面對兒童性騷擾怎麼辦〕讀書會,誠如書裡面所提到的,孩子對於被性騷擾,普遍都不敢說,甚至不敢跟爸媽說,有的被失以性騷擾的大人威脅:〔不可以告訴別人,不然我就如何如何〕為什麼這樣的威脅有用,做錯事情的不是孩子,孩子卻不敢說出口?這些都反應了大人平時如何對待孩子,爸媽有沒有常常對孩子說:〔你這樣不乖喔,這樣下次阿姨不給你來她家玩了喔〕,或者〔你再不聽話,叫警察來把你抓走!〕,或是〔還不快點吃,老闆要罵人了喔〕大人不斷地加強威權的存在,制約孩子的行為,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就是,使她們失去了做她們自己的機會及能力,沒有了身體的自主權,孩子當然無力面對性騷擾,面對不合理的要求,也失去了說不的能力.爸媽越難放手,孩子也越難長成一個完整的人.
  過年快到了,紅包要怎麼處理呢?在我們家,我們不為了大人之間的人情而包紅包,然後將名義上給孩子的紅包,收起來,不然就說要繳學費,不然就說要包還給人家,或者說要幫孩子存起來,長大再用.在我們家,過年包給孩子的紅包,就是要讓孩子可以買一些需要的東西,所以就會只包兩百,家族裡其他的長輩,經過我們的溝通,還是執意要包六百,一千,甚至更多,說:〔就要給孩子的嘛〕,天知道,她們卻從來不真的將紅包給孩子自由應用.所以,我跟孩子說明前面的因素,跟孩子商量,每一個紅包留兩百給她們自由應用,剩下的,作為買繪本的基金,因為媽媽沒有收入,但又需要買繪本給她們看,孩子是欣然同意的.孩子們平時也有每天1元(妹妹)及10元(哥哥)的零用錢,為的是,讓孩子每天有機會,可以自己選擇10元的玩具或零食,是不需要〔求〕爸媽的.如果有遇到爸媽不支持,但他卻很想吃或很想買的,可以存錢,中途改變心意了,想要買別的,也可以,這份零用錢完全是屬於孩子的,爸媽會跟他討論,但決定權最後還是在孩子自己身上,而這些為的就是讓孩子做他自己的主人,讓孩子也有犯錯的機會,他才能從中真正當起自己的主人.曾經,爸爸也有〔他根本就想一下子把錢花光〕的念頭,當時,我跟爸爸說的是:〔你要給他這個機會,花光了,他就知道,沒錢了,要再買別的,就是不能,因為他沒錢了,不是爸媽不讓他買.責任在他自己,不是爸媽.〕這樣忍了幾次,尊重他的選擇,陪他度過沒錢卻想買東西的心情,同理他,提醒他,而不是限制他,之後,我們就再也不用面對,每次一到有玩具的地方,就〔孩子爸媽都痛苦,買也不是,不買,孩子又不放過你〕的情境.
  在我心裡,我是這樣期待,爸媽們可以從〔將閱讀的主體還給孩子〕的練習當中,慢慢地也把孩子的生活起居,或如〔使用零用錢及紅包〕的自主性,一點一點還給孩子.讓孩子成為他自己,而做爸媽的我們,可以當個快樂的新父母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