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

緣起之後...

  讀書會開始前,阿瑩說:「...想請大家寫一篇對教育的看法,可以廣泛地說說自己的教育理念...」於是,我拉拉雜雜地寫了一些,不知道算不算是我對教育的想法?比較像是我個人的反省文哩!====================
  一直以來,對教育的相關訊息就還蠻感興趣的,但僅止於看與聽而已。在孩子出生後才開思考~我想要怎麼樣去對待我的孩子呢?希望他能在怎麼樣的環境長大呢?
  親人對小朋友的教育,與過往我們接受的無太大差異~以打罵做為控制的手段。老實說很難改,畢竟這是我們最開始時所學到的方式,而且我自己在孩子的表現不如我的期待時,例如:吵鬧不休、不斷踩我界限時,真的會很想“下手”。但是,一想到曾經看到小朋友在被我斥責後的沮喪;或親人責打小朋友時,在小朋友眼中所看到的恐懼...真的會讓人不捨。
  在傳統家庭長大的我,一直以來就是「做得好、做得對,是應該的」,「做錯事,總免不了換來一陣責罵(打)」。到了長大以後,仍對自己的信心相當的不足,在面對許多的人事物時,常是躊躇不前的,總覺得自己缺少一份無懼。
  本來還在猶豫育嬰假後,是否應該回職場上班?原因在於對於自己帶小孩有些困惑。小孩愈來愈大了,很有自己的意見,也很會表示自己的需求。很多時候,我沒有辦法去滿足他的需求(例如:不要煮飯去陪他玩等);對於他的“意見”,有空的時候可以和他磨,忙時會對他發脾氣,氣到我自己都覺得我在幹嘛?怎麼會對一個不滿2歲的孩子發那麼大的脾氣?對自己其實是失望的,所以很認真的在想我是要回去工作?還是繼續接受“全職媽媽”這個工作的挑戰?
  在面對孩子時,有時他們做的一些事,可以等我想清楚了再處理;但很多時候是還來不及想,大人就得快點做出反應的。所以,在我心中的“那把尺”就很重要,讓我清楚自己該怎麼做。而我現在就在區分出~在我心中最有價值的是什麼?就如同朱朱說的,在事情發生的當下,自己心中所在意的事情(規範)VS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,孰重?覺得,孩子是上天派來讓我看到我的不足,要我去修改、調整自己的...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等人的,逼得我不得不快速去思考及做反應。想來想去,就覺得自己真的應該好好去“俢行”一下,孩子給我的功課比我想像的還要難得多啊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